首届(2017)中国应收账款融资合作洽谈会主题演讲
大变局与企业转型升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公司金融及商业模式知名学者 朱武祥
非常感谢主办方商业保理专委会的邀请,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大变局与企业转型升级。这个概念很热,就像商业模式一样,很多人都在谈论。但什么叫商业模式,绝大部分人都说不清楚,什么叫转型升级,大家的理解也不一样,我想把我个人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是“大变局”?我们经常引用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里给皇帝写的奏折,最后一句话是“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现在也处在大变局新时代,第一个新是新国家战略;第二个是新需求——个性化、场景化、品质化;第三个是新模式,以后可能会成为主流模式,比如平台、生态、众筹、众包。金融领域就更多了,以前供需不足,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金融风险评估的理念和质量问题,二是企业自身经营不稳定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新技术,大变局最大的变革是技术。技术分两类,一类是行业技术,几乎每个领域都在出现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每个技术都会导致原有技术的淘汰,比如说人脸识别技术出现,钥匙就被淘汰了。科技变更为什么说跨界?因为一个行业所需要的技术,如果别的行业都有,且有更低的成本,就有更好的客户体验。另外一类是基础设施技术,包括所有行业,也包括教育。所以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资源,也成为了一个行业。
基础设施技术、行业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加上需求的变化,金融的支持和政策的调整,会使我们很多产业的生态、业态和产业分工组织模式被重新塑造。所以做保理就是要研究产业,要研究所在产业未来会发生什么变革,分工模式会发生什么重大变化。
这次变革就像重机枪的发明,两挺重机枪可以干倒5千人马,使之前100年的步兵被淘汰,真正体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企业的业态、环节、产业分工组织模式被重新定义和重新塑造,一些环节、业态面临衰减、消亡。例如,汽车行业的变革涉及多个领域的变革:比如防撞技术加上无人驾驶技术产生,保险就淘汰了,比如共享模式产生,许多人就不买车了,现在在国外考驾照的越来越少,有车率大大下降。所以任何行业都要密切关注,尤其做金融的人,要密切关注在技术推动下,产业组织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知道行业分为四类:新兴行业、波动性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还有被淘汰行业。什么行业最可能被淘汰?贸易大增,传统外贸公司没有了;阅读量大增,传统图书、书店、纸质媒体没有了;影视票房规模大增,传统影视制作公司没有了,管理学习需求大增,商学院衰落;金融服务规模大增,银行衰落;应收账款规模大增,保理行业会不会衰落?功能仍然存在,但是被另外一个机构替代了,它可能不叫保理,但是做着保理的概念。跨界的概念就是二者名字不一样,但是做的事一样,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未来的产业变革态势将面临更细分工,更大聚合。比如说原来一个企业又是营销,又是策划,又是渠道,现在不需要了。比如以后酒厂就是一个工厂,销售策划过程由专业公司提供,企业会越来越专业化。现在是分子层面的专业化,以后可能到原子层面的专业化,越专业化越需要平台,以后基本上每一个产业在某一些环节都会有一两个平台,越平台又越要专业化。这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会产生大量的碎片企业、个体企业、个人企业、小微企业,当然一定都是专业化企业,在分工当中都有其独特价值。
第二是交易方向会发生变化,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交易方向从B2B2C变为C2B2B,变得更精准了,这意味着保理的风险在下降。针对2012年产业分工组织的变革,未来的交易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不是靠现在去评估企业的所谓的各种信用评估的方法,而是建立在企业供给侧的基础上。他们的需求是不确定的,会产生很多坏账。
第三个是产融结合,核心企业自身会开展金融服务,比如说制造业的海尔、美的、TCL,供应链服务企业、渠道企业的京东金融,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逐渐升级,掌握了上下游各种数据,做的即是保理。
第四个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求把握更精准,信用评估更可靠。信贷的概念应该叫财务结构优化,首先延长贷款期限,一个企业是有波动的,银行贷款覆盖不了企业的波动周期,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质量不高,导致作假现象。为什么会有高杠杆?高杠杆是怎么形成的?因为银行贷款看重抵押,但没有还款来源,有抵押也没有用,关键是负债能力,一个企业负债90%,可能跟另一家企业负债10%是等风险的,所以负债能力很重要。当然要站在两个角度看待问题,站在银行角度,只要能还钱,砸锅卖铁都可以,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借钱的目的是利用低成本资金,但是要在不危及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去借钱,那才是本源。打个比方说,杨白劳要借钱,是不能把喜儿押出去的,那说明要卖儿卖女了,但是银行不一样,黄世仁认为可以押喜儿。负债能力怎么定义,怎么度量,不是靠所谓的抵押概念,抵押只是一道消极的风险管理方法。
互联网金融也好,物联网金融也好,大数据也好,核心叫做连续过程金融,包括为什么要产融结合,以前有无产融结合。以前银行跟企业不是产融结合吗?是,但是以前银行和企业是两张皮,现在则是产业界的金融,原因是他们掌握了“过程”。
右侧的证券市场是连续时间金融,左侧是连续过程金融,所有的数据记录的是过程数据,而不是静态的报表。报表没有真的,因为会计处理是会计估计,估计是不精准的。连续过程数据是多风险指标的,银行申请信用卡,就一个表,就那几个指标,能代表信用吗?不能。银行卡的数据是非常片面的,银行是没有风险容忍度的,比对半天都是坏账,说明指标有问题。现在大数据金融用的指标有上千上万个,指标越多越不容易作假,但是这导致很多企业不能融资。连续过程金融使信用评估更精准,银行评估是有问题的,才会产生严格的评估,更多的坏账。
独立金融中介以后面临很大的风险,以前不允许企业做外贸,所以外贸公司很牛,后来外贸改革,外贸公司土崩瓦解。特许权取消放开了,就不需要特许权中介了,随着信息环境改变,也不需要信息中介了。所以只要不能提供增值,特许权中介、信息中介都会被取代。简单的中介没有价值,这个行业的存在要么风险很大,要么利润非常微薄。
这是基于大数据,不需要抵押的,这可能颠覆我们很多的理念,不需要再看报表,能够反映更多信用指标,没有担保也很安全。
竞争原来是同业竞争和跨业竞争,但是后来出现了产业竞争。什么叫产融结合?我的理解是产融结合是产业公司而不是独立的金融中介做金融,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产业过程信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当然,原来直接金融是一个行业,不像银行覆盖率这么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这种基于基础设施的企业做金融,这变得可怕了。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是做技术,那不可怕,银行可以投资上百亿来做IT,但是互联网企业掌握了过程,经营过程、社交过程、消费过程、出行过程,银行不掌握过程,数据从哪来?银行原有的物理网点变得没有价值了,人的各种行为跟银行没有关系,银行吸收不了数据,所以后来银行合作了。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是产业掌握了连续过程,排在前面的银行做了十七八年,才做了两三千亿,一个天虹基金就做了七八千亿,掌握了过程,谁厉害?
所有的行业,包括保理、租赁,都面临着选择,一是消极对待,可能就出局了,第二是调战略、调策略,运营优化,第三是转型升级。
转型要彻底,第一个要重新定义,重新定义业态价值,除了基础价值还有什么价值。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一个老师不创道就没有价值了,像我们这样的行业,全国有四千个老师,随着互联网出现,人工智能的出现,3个老师就搞定了。企业需要重新定义业态价值,还要看是不是对新的业务、新的模式全部替代或者部分替代。第二个是定位,企业是什么企业?企业的保理除了保理是不是还增加了一些别的功能?第三个是技术,也就是风控。如何风控?是简单的用银行指标还是用非银行指标?如果跟银行一样,看起来就没有优势了,一般的保理也掌握不了过程信息。
第四个是模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了新浪、搜狐、网易再加上腾讯新闻、百度新闻,58形成了门户网站,为什么又冒出一个今日头条。人工智能技术比这个更厉害,首先讲一个基本理念,这个事涉及跨界和没跨界。做媒体做了20年就懂行吗?不一定,做任何事情都隐含假设,比如说什么叫作新闻?如果在国内每年评选中国乃至全球十大新闻,一定找的是新华社资深记者,或者是央视的,或者是人民日报的,光明日报的,一定不找我们这些所谓的门外汉,但是你懂行吗?你是科举懂行。今日头条冒出来说明一个基本问题,重要新闻谁说了算?不是资深记者说了算,是“我”说了算,是我们每个人自己作出的行为。所以今日头条没有记者,不需要生产新闻,链接抓取就可以了,不停地链接,可以让人看一上午。我在手机里面两个地方停留的时间最长,一个是微信,一个是今日头条。人工智能是它的实现手段。首先要重新定义什么叫重要新闻。很多行业都在重新定义,比如物业管理,原来没有物业管理,后来有了,但是都是亏损或者微利的。你们能想到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上市吗?可以,第一个上市的是深圳的产生活(音)物业管理。乘用车方面,我的车买了16年了,只开了39000公里,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不适合开车,三年前我把车定义成移动办公室,就是我在车上要思考问题,所以不需要开车了。我在三年前就建议车的副驾驶应该取消,不需要,它碍事,现在有一款新车没有副驾驶,可以办公,可以娱乐,可以休闲。产品定义需要考虑用户的价值,比如说客厅是干什么的?你们家客厅一年接待几个客人?还叫客厅吗?比如说装修,老思维,客厅三个标配,电视、茶几、沙发,客厅需要这样吗?不一定,比如说你喜欢看书,客厅就是书房,你要是不爱看书,别搞那个书房,没有用,你要是喜欢喝茶,客厅就是茶室,你要是喜欢收藏,客厅就是一个小的博物馆,所以以后的客厅都是新用途。
银行信用风险也可能被替代,如果有更好的信用风险评估手段,一个简单的信用中介就会被淘汰,因为这个价值被替代了。
所以我们讲重新定义,第一要审视所在业态、产品存在或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什么,重新定义就可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谁深刻理解需求,谁就懂行,不在于做了多少时间。保理也是一样,保理到底是什么功能?除了基础功能以外,还适当增加功能。比如说自行车存在快70年了,按照传统理念,研发、销售、品牌制造做了半天被摩拜淘汰了。一个传统的问题,自行车是干什么的?是一个交通工具?太老土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有地铁,有公交,就差1公里,就这个时候需要,用户还在乎永久或是凤凰吗?不在乎了。
70年的产业被一个不懂行的颠覆掉了,他所做的是把业态讲清楚了。所以第一是从定义出发,第二是从原理出发,做事从定义出发意味着发现新的机会,发现新的商机,从原理出发意味着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找到新的做事方法。
保理也是中介,但要搞清楚是什么中介,是特许权中介?信息中介?中介价值是什么?有没有给用户一个独特价值?
我觉得保理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继续保持独立保理公司,但需要在风险控制方面有一些更好的方法,数据、算法要更精准。首先要有坏账的容忍力,指标就会不同,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数据的金融公司,比如说现金贷就做得非常好,它使个人根据自己的特征贷款,而不是统一指标。数据和算法的发展,导致信用评估更精准。
第二个是加入或者结盟所谓的核心企业,包括制造商、渠道商或者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这些企业会变成行业的节点。
第三个是延伸增值服务,发展保理之外的功能。举个例子,国家电力改革,允许售电侧向配电侧放开,吸引社会资本,其实这个方案是错误的,什么叫吸引社会资本?社会是什么概念?准确说法应该是吸引商业资本,就是有商业回报要求的,所以不是吸引什么社会资本。
当时全国出现了上万家售电公司,绝大多数亏损,他们只是一个代理商而已,就是卖电。这个时候怎么切入?这需要微观洞察,进行交易、经营过程分析,发现痛点。最后这家企业发现了痛点,发现原来供电机构跟用户的关系实际上是霸道的,电费月结,不结就拉闸限电。这家企业从这一点入手,把月结改成半年一结,延长账期,让用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就是保理。他没开保理公司,但是做着保理的事情。当然这家企业也需要融资,这就开始涉及经营过程,而不只是提供一个金融主体改革。绝大多数银行不敢做,这家企业做了。
第二步,则是继续围绕用户痛点,降低用电成本——即峰谷电价。以前的解决方法是集中式,比如说北京十三陵水库,有一个抽水系统水库,利用波峰波谷。现在技术进步了,采用分布式储能,但一个设备1千万,用户可能不愿意投资。怎么办?作为设备企业,制造商的负债的期限、负债规模是有限的,对于银行来说,制造业负债率60%就算很高了,企业就已经降级了。所以作为厂商肯定希望用户能快速付款,但是作为用户又希望缓慢付款,这是有矛盾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第一,租赁可不可以?可以。但租赁有什么问题呢?租赁增加用户成本,因为还有资金成本,还有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对企业来说,利差是租金,租金建立在设备价款的基础上,贴现也算租金,但结果只是降低了用户的一次性购买费用,加了一个时间。租赁增加了用户成本,企业本身并没挣到钱,所以这不是一个好模式。
第二,这个设备不租也不卖,只要采购服务。不是AMC,不存在分成,只给电费优惠价,这样一来用户不需要考虑设备价格,只买优惠电价,从而降低了成本。但是这个设备不算资金,它有租赁功能,也有保理功能。用户等级足够高的时候,保理公司一旦收益稳定,信用足够高,一定会有各种工具,比如理财,ABS等等。
转型升级,延伸服务,不只提供保理,还要做更多的增值服务。所以需要投资和运营服务商。保理企业没有设备,设备全是别人的,它就解决设备厂家需要快速付款,用户需要延长付款的矛盾。这里有一个产业分工,跟原来相比反而是增加环节了,所以是把中间过程重新替换,有的时候需要增加环节,或把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合并成同一个功能。因为信用等级更高,两边可以专业化,这样的结果皆大欢喜,用户成本低了,企业运营模式也改变了,更可持续了,这个时候就不是一个纯金融中介了,还有了一部分运营功能。
第三条,再进一步,很多宾馆的设备比较老化,现在有新的设备了,比如说海尔有一款空调设备,可以节电40%,用户不需要买了,企业从厂家买设备,但是不需要租给用户,就按照什么价格给一个优惠电价,这就是模式了。定位是提供什么服务,这是定位角色。第二是模式怎么做,通过这么一个交易结构,使得参与各方都能够比原来有更大改善,不仅降低用户成本,还多增加了收益。
所以这个机构是什么机构?是租赁公司吗?不是,但是有租赁的功能。是保理公司吗?不是,但是有保理的功能。所以未来产业可能由集团公司从事。未来要考虑企业的转型、独立、加盟或者延伸服务。
我觉得关于融资问题,已成立的保理公司有将近6千家,除了建立服务平台,还可以建立融资规模,既然多数保理公司的规模还不是那么大,去单独融资就不会有规模。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