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商业保理专委会受邀参加由海南仲裁委员会主办、中国东盟法律合作(北京)中心协办、海南仲裁委员会北京办事处承办的“海南仲裁委员会北京地区仲裁员2017年度下半年培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商业保理专委会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海南仲裁委员会研究室主任谢盛辉,海仲仲裁员、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原司长青锋,最高院原法官李凡,北京律师协会副会长高警兵、张巍、张峥,通州区律协会长左增信,海南仲裁委北京办事处领导史宝山、蔡春雷、刘志民、邵雷雷参加本次培训。
海南仲裁委仲裁规则在今年8月份的第三届海南仲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进行修订,并从2017年9月10日起实施;2017年9月11日,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和海南仲裁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海南仲裁委员会北京商业保理仲裁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因此海南仲裁委北京办事处特举办本次培训,旨在让北京地区仲裁员尽快熟悉了解仲裁规则的修订内容以及商业保理行业的前沿动态。培训由海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蔡春雷主持。
首先,海南仲裁委员会研究室主任谢盛辉围绕仲裁规则修订进行全面解析。他指出,仲裁规则的意义在于为法院提供司法监督依据并对仲裁法进行实践方面的补充,由研究领域内的专家依照其条例依照民诉法、国内外最新动态以及实际案例操作而制定。他介绍道,海南仲裁委仲裁规则参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的仲裁规则以及实际案例进行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随后谢主任梳理了仲裁规则的具体内容。总体而言,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此版规则新增15项条款、补充修改15项条款、删改5项条款,对送达、涉外仲裁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改进。他强调,仲裁规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具有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接下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就“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进行讲解。韩主任从商业保理业务的起源讲起,通过分析 “经济信用化、交易在线化、产业金融化、资产证券化”等四大趋势讲述保理行业的发展推动力。他讲到,商业保理的理论基础是信用转移机制,因而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同时他带来了行业最新数据,分析并预测当前商业保理市场的变化趋势,结合宏观环境指明行业发展障碍与目标。他指出,商业保理代表了贸易金融(即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企业杠杆率、健全商务信用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培训间歇,参与培训的仲裁员就仲裁规则变动部分进行讨论,对海南仲裁委仲裁规则的可操作性、先进性给予肯定;而在听完韩主任的讲座之后,他们不仅对于商业保理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保理业务中的法律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并表示愿意尝试拓展相关领域。
此次培训是继海南仲裁委北京商业保理仲裁中心签约成立后,商业保理专委会与海南仲裁委员会的再度合作。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见证了双方在商业保理和法律仲裁进一步契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为提高商业保理交易效率、改善我国贸易信用环境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