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05月25日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李韶文
相较发达国家,我国保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保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那么,保理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为此,国际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韩家平。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保理行业的从业人员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韩家平:商业保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缺口很大。
由于保理业务涉及面广,具有贸易融资、坏账担保、应收账款管理等多重功能,并涉及贸易、金融、法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业务领域,尤其是国际保理业务,更是涉及国际贸易,具有国际结算功能,因此要求从事保理业务的人员不仅具备保理业务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丰富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乃至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和习惯等。
而目前我国商业保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差距较大,有的公司具备来自金融领域、法律领域、经济领域的各类人才。例如,鑫银保理初创之时就是由20多名律师组建的,现在公司人员规模已经接近百人,2013年招聘的30多名新员工中,绝大多数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中信保理拥有全部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业务团队,其中将近一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盈信保理更是组建了一个来自美国、欧洲、中国台湾地区的团队。
但也有无任何相关行业经验的人员成立了商业保理企业。这些人员无保理业务相关基础,开展此项业务的时间也不长,加之目前业务量少,从业人员在实务操作上锻炼机会少,都直接影响了商业保理业务在我国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继而使保理业务量增长缓慢。
记者:如何进行人才培养?专委会在此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韩家平:商业保理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就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需要熟悉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人才,熟悉保理规则与惯例,精通行业英语等。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商业保理市场需要更丰富的创新、更专业化的管理、更扎实有效的风险控制。
因此,加强行业培训,编制行业教材,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专委会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已与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国际保理商协会(IFG)合作,为国内的商业保理企业进行国际课程培训。其中。通过培训后考试的学员,不但能够得到两个国际组织的认可,也会得到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的认可。专委会已为多地企业进行了培训,深受各地企业欢迎。最近,我们刚刚赴杭州为企业培训,有40多家企业、80多人次参加。
未来,专委会还将通过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组织,借鉴国际保理组织的培训经验和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国内商业保理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此外,专委会正在根据中国保理市场情况进行教材编写,希望为国内保理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另外,专委会每月编辑出版杂志《中国商业保理》,推出商业保理电子刊,并免费提供给专委会会员企业阅读。
记者:除上述做法外,专委会还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哪些服务和帮助?
韩家平:专委会自2012年11月成立后,组织保理企业先后到上海、天津、重庆、温州、台湾等地调研,为企业搭建与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企业开拓保理市场。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保理行业发展秩序,目前专委会正在起草和报批《商业保理术语:基本术语》,预计将于2014年颁布实施。在商业保理行业标准制定的下一阶段,《商业保理业务分类》《商业保理业务系统》等相关标准也将陆续进入起草阶段。